林草网群
首页 > 专题 > 信息采编 >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幸福池州全民共享

媒体:内详  作者:内详
专业号:升金湖 2013/8/2 9:10:15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幸福池州全民共享
  ——池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纪实 (市林业局)
  圣境九华山,千载杏花村,浩荡长江水,魅力生态城正在演绎
   池州,我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
“池州非常美,有河有湖,有山有水,生态环境很好,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也很好。”2010年4月10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池州视察时发出由衷赞叹。
   北临长江,南接黄山,西望庐山,东应长三角。九华山、牯牛降、升金湖、杏花村,像一颗颗五颜六色的璀璨明珠,装点着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生态是池州生存发展的最大优势与资本。”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这样评价池州。
2011年7月,池州市正式向国家林业局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申请;10月,一场催人奋进的动员会吹响了池州“创森”的号角,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政委、指挥长,各地、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指挥部高规格成立。
   将“创森”作为绿色发展新途径
  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创森”,对于池州来说,绝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 池州827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林地面积达806.0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8.21%,湿地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6%。据评估,全市森林和湿地服务功能价值近1000亿元,森林单位面积价值是全国和全省的1.89倍和1.81倍。
   新中国成立以来,池州行政区划三撤三建,但是池州对绿色之城和良好生态的追求从来没有改变。长期以来,池州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坚持“生态立市”发展战略不动摇。从最初的“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到“以青山绿水为本,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从打“生态牌、九华牌、长江牌”到“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游兴市、商贸活市、文化名市”,从“开发沿江一线,保护腹地一片”到“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池州市的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发展理念越来越鲜明。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动下,池州市的“创森”工作很快得到全市人民的拥护。《关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决定》、《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相继出台及《池州市城市森林建设总体规划》的顺利通过评审。各县、区、管委会和市直部门迅速行动,成立机构,落实责任,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掀起了新一轮造林绿化与生态建设热潮。
   统筹推进“创森”工程绿城乡
   三年来,我市“创森”绿化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3.11亿元,其中各级政府投入5.79亿元,社会投入7.32亿元。各地、各部门按照“建点、连线、扩面、增景”的要求,扎实推进“创森”规划中的217项重点工程,完成人工植树造林24万多亩,森林经营面积59.8万亩,封山育林100多万亩。主城区、县城区、中心集镇和村庄建成精品工程70余处,绿化覆盖率达到47.9%,净增2.3个百分点;完成交通沿线可视范围内5处废弃矿山的植被恢复,一座座绿洲相继建成。今年,各工业园区新增投入5000多万元用于未利用土地绿化,同时,各地还安排了1000多万元的“创森”专项经费和以奖代补经费,确保“创森”工作顺利推进。
   千载诗人地,池州杏花村。唐代诗人杜牧笔下“十里烟村一色红”的杏花村,始终是池州人心中挥之不去的一个梦。如今,这个魂牵几代人的梦想,正借着“创森”的东风落地生根。北接老城区、东临平天湖、西滨秋浦河、南含天生湖,一幅水陆面积35平方公里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蓝图已经徐徐铺开。“一河秋浦水、十里杏花园、百家香酒肆、千载诗人地”的佳境指日可待。
   富饶的水资源赋予池州无限神韵。162公里长江黄金岸线沿城而过,11条河流纵横交错,15个大中型湖泊和377座中小型水库星罗棋布。“创森”以来,池州市全力打造沿河、沿湖生态景观,先后建成和完善尧渡河、九华河、城区水系贯通工程沿岸绿化,成为城市新的景观带,优美的山水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串连成一片,“滨江环湖、依山绕水”的独特城市自然景观格局已经形成,数不清的大小游园珍珠般点缀在池州的大街小巷。荷叶田田、水好鱼美、景如画卷的江南水乡风貌随处可见。
   数年“创森” 让百万百姓受益
   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创森”40项主要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一核、四级、三区、多点”的城市森林空间格局,和山水环绕、城乡一体、特色鲜明、景观优美、充满活力的江南绿色新城已展现在世人眼前。
三年来,全市共实施“创森”重点绿化工程项目217个,超规划(171个)27个百分点。今年,各地以实施“安徽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为契机,开展了“植树造林周”、“创森宣传月”等系列活动,完成春季人工造林9.6万亩,超过省计划任务58个百分点,是近几年完成最多的一年。
   据统计,三年共栽植乔灌木1000多万株,花草459.6万平方米,完成道路绿化1102公里,主城区新增绿化面积248.29公顷。实施秋浦河等5条河流精品绿化25公里;改扩建市、县级公园48个;全市森林覆盖率58.21%,城市绿化面积达到2288公顷,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7.9%,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7.1平方米。
   通过“创森”重点工程建设,主城区一湖(平天湖)、二河(清溪河、秋浦河)、二环(西北外环、南外环)、三山(百牙山、三台山、齐山)、四园(烟柳园、百荷公园、齐山森林湿地公园、三台山森林公园)、五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开发区、站前区、教育园区、杏花村文化旅游区)、百路并举的森林网络体系,和“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点、线、面相结合,城乡一体、绿化全覆盖的森林空间格局已经形成。
   随着森林、绿地面积的大幅增加,绿化档次的不断提升,城市魅力与特色进一步彰显,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池州大地处处充满绿色的生机和活力,其固氮、释氧、保持水土、缓解热岛效应等城市生态功能日益显现,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两年均达365天。
创新发展模式 促经济生态多赢
   作为皖江城市带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池州在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如何在建设森林城市的同时保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除了引进一批环境友好型企业,池州也非常注重培育一批涉林企业。目前,池州已有63家国家省市级龙头涉林企业,其中3家年产值亿元以上,14家年产值千万元以上。天方茶叶、西山焦枣等一大批国家级和省级名优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同时,“创森”为以九华山为“龙头”、杏花村为“龙身”、各地乡村旅游为“龙尾”的池州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创森”成为林业改革发展的助推器,大大激发了广大林农和社会有识之士投资兴林的积极性。目前,我市已建立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86家,涉及农户11216户,其中12家今年被评为省级示范社。林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宽,林牧、林茶、林药、林游等多种立体模式林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全市拥有省、市级林业龙头企业63家,亿元以上企业3家。2012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131亿元,其中林下经济总产值达到12.57亿元。
   如今的池州,绿色活力四射。实践证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发展战略,让池州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一座形神兼备的人文生态城、开放包容的活力创业城、和美富庶的民生幸福城正在崛起!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主办单位: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网站建设: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池州市东至县大渡口镇 邮政编码:247200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