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被称作“综合解决城市水问题的生态学途径”的科研成果,日前在京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鉴定。成果紧密结合中国城市化中出现的水环境问题,在水系统的景观设计中强调生态与艺术的结合。 课题由俞孔坚教授主持,由北京大学和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课题组将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针对我国快速城市化建设背景下城市水问题日益突出的实际问题,以景观生态学、生态安全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为理论基础,以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为途径,充分发挥水系统的生态功能,维护城市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俞孔坚教授告诉《中国绿色时报》记者,课题组针对复杂的城市水问题,提出了基于生态学途径综合解决城市水问题的系统思想,形成了多尺度的水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理论框架和技术方法。 科研人员以景观为载体,在多尺度上对城市水系统进行生态与工程、艺术相结合的景观设计,通过水系的生态恢复提升城市水系的生态服务功能,实现城市雨洪控制、水质净化、水源涵养、地下水回补、生物多样性维护和休闲游憩等综合目标。 据悉,有关研究成果已应用于浙江省台州市、北京市多尺度规划设计研究,以及台州、昆明等11个城市(地区)示范工程建设。研究团队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多项生态示范项目,其中9个项目获得19项国际重要奖项。 这些示范性项目从不同空间尺度、不同角度上,阐释了生态防洪、生态水质净化、生态雨水管理等生态设计策略在实际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俞孔坚教授说,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水质污染、水资源短缺、城市内涝、地下水位下降、水生物栖息地丧失等,成为我国城市普遍面临的水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水管理中多采取单一目标的工程措施、缺少对水生态完整性的考虑,导致水体生态系统受损及其生态服务功能丧失。 从1998年开始,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和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就将研究目标锁定在综合解决城市水问题的生态学途径方面。研究团队提出,从生态学途径综合解决城市水问题,即以景观为载体,在多尺度上对水系统进行生态与艺术相结合的景观设计。 生态设计的具体方法包括:在宏观尺度上,构建水生态安全格局;在中观尺度上,构建多功能的河流廊道和雨污生态管理系统,同时优化区域和城市土地利用;在微观尺度上,进行水敏感性场地的生态设计和生态水处理技术。 |
(作者: 中国绿色时报记者 铁铮) (编辑: 施一凡) |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