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地球天然的蓄水池和重要的淡水“生态系统”,湖泊所面临的挑战已对世界淡水资源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刘菁 郭远明
作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对长江中下游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和水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自进入新世纪以来,鄱阳湖就一直面临枯水期提前、枯水时间延长等难题。鄱阳湖为何会缺水,大湖缺水之忧是一个特例还是带有全球性的问题?随着三峡工程蓄水时间的提前,作为对长江中下游水环境有重要调蓄作用的鄱阳湖,如何为长江中下游秋冬季的用水“解渴”?《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实地调研并采访了国内外着名生态专家,解读鄱阳湖当前面临的水安全和生态形势。
最大淡水湖里也“缺水”
今年8月底,尽管鄱阳湖还处于丰水期,但位于湖边的江西星子县南康镇大塘村的张秋林等渔民却看到湖水在急剧减少。水文部门实时监测显示,9月3日8时,鄱阳湖入湖流量为1890立方米每秒,而出湖流量达到惊人的9080立方米每秒。这造成鄱阳湖水位迅速拉低。鄱阳湖水位从今年8月16日最高的19.65米直线下降到了9月3日8时的16.46米,不足20天时间内水位掉落3米多,目前水位还在快速下降中。水文部门统计显示,从今年5月18日鄱阳湖星子站水位突破17米起,涨至19.65米的今年最高水位用了3个月的时间;而从最高处跌破17米,只用了半个月时间。
张秋林说,类似的情形已在湖区重复演绎了约10年,渔民们都已是“见怪不怪”了。鄱阳湖边的鄱阳县三庙前乡乐安村是专业渔村。乐安村村支书胡锦绣告诉记者:“2001年以来,我们每年捕捞时间没有超过3个月,最严重的年份只有20多天有机会下湖捕捞。”他认为,这都要归咎于最近10年来鄱阳湖出现的持续低水位。
8月底在江西共青城市召开的首届中国(九江)鄱阳湖国际名湖友好交流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所长王浩的研究也证实,进入本世纪以来,特别是2003——2008年,鄱阳湖出现连续枯水年,年平均天然径流与多年平均相比偏少232亿立方米,减少幅度达15%。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类似的极端枯水年出现的频次可能加快。水文部门的统计也显示,即使在江西出现流域性大洪水的2010年,鄱阳湖星子站日平均水位低于10米的天数也达172天,列历年之首。
除了湖体本身流量出现减少外,鄱阳湖缺水另一个表现就是湖区存在工程性生产生活缺水。王浩介绍,2007年(来水频率75%左右)鄱阳湖滨湖区缺水量为5.4亿立方米,缺水主要是农业缺水,占总缺水的50%以上。他预计,以2020年水平年(来水频率75%左右)测算,鄱阳湖滨湖区需水增长8.2亿立方米,若按2007年供水能力供水,滨湖区将缺水9.5亿立方米。
生态专家、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振鹏介绍,鄱阳湖是一个过水性、吞吐型、清水草型湖泊,“高水是湖、低水似河”的自然地理特征使鄱阳湖湿地成为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国际重要湿地、国际候鸟越冬的“天堂”,全球约95%的白鹤在此越冬,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越冬鸿雁群体所在地。同时,鄱阳湖还生存有乌鱼、江鼠、马口鱼、刀鲚(凤尾鱼)、银鱼等140多种鱼类。
充沛的水量对鄱阳湖的生态保护至关重要,但如今这个大湖却面临缺水之忧。
两大因素 致使调蓄长江水力不从心
全球自然基金会理事长、世界生命湖泊网执行主席玛丽安女士等多位生态专家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全球主要湖泊正面临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水质污染、水位下降等共同挑战,而作为地球天然的蓄水池和重要的淡水“生态系统”,湖泊所面临的挑战已对世界淡水资源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鄱阳湖面临缺水之忧也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出现的。王浩介绍,全球气候变化异常是鄱阳湖缺水的第一个诱因。进入本世纪以来,特别是2003——2008年,鄱阳湖出现连续枯水年。但2003——2008连续枯水年并不是偶然现象,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至90年代初,鄱阳湖流域曾出现过两个连续枯水年份。
他说,鄱阳湖出现连续5——7年的枯水年中,1964——1968年比2003——2008年更枯。但王浩担忧,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类似于2003——2008年的连续枯水年,以后还将可能出现,且极端枯水年出现的频次可能加快。
目前,鄱阳湖的水安全发展态势也印证了王浩的判断。2011年,鄱阳湖出现历史罕见的汛期大旱,湖体水域面积萎缩至历史同期20%以下。鄱阳湖出现严重的生态危机:湖底成为大草原,鱼类大量干涸而死,更无法产卵繁殖,渔业资源几乎出现灭顶之灾,渔业资源迅速枯竭,渔民无鱼可捕。江西省鄱阳湖渔政局的调查统计显示,2011年的鄱阳湖干旱导致渔民收入减少60%以上。
同时,随着三峡及长江上游水库运行,江湖关系发生变化,长江干流冲刷、水位下降,鄱阳湖水位降低,出流加快,蓄水量减少,湖区提前进入枯水期,枯水期时间延长。作为长江的重要调节器,鄱阳湖年均入湖水量1483亿立方米,占长江流域径流量的15%左右,鄱阳湖水量的持续稳定,直接关系到鄱阳湖周边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少了鄱阳湖的有效补给,长江中下游秋冬季旱情加剧。在长江水域体系中,长江水丰则江水入鄱阳湖,减轻洪水压力;长江水枯则鄱阳湖水外泄,补充长江中下游水量。
然而,鄱阳湖湖水原有的吞吐规律已被打破:每年的9月、10月是三峡大坝蓄水期,泄流量大幅减少,此时正值江西省枯水季节,鄱阳湖急需江水补充,却得不到有效补水,一湖清水反而被早早拉空,对长江中下游的补给无法正常实现。王浩研究预计,三峡水库运行30年,在河道冲刷和水库蓄水共同作用下,将导致鄱阳湖湖口多出流水量35亿立方米,相当于把鄱阳湖的枯水季节提前了1个月。
如何为最大淡水湖解渴
“秋季的低枯水位使湖区水生态系统质量呈下降趋势,湖区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灌溉水源不足,供水矛盾加剧,工程性缺水严重;航道堵塞,渔业资源枯竭。”对于鄱阳湖低枯水位提前及延长所带来的严重负面影响,江西省水利和生态监测部门如此描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流域排污总量不断增加,而湖区水量趋于减少,鄱阳湖水质逐年下降。水文部门的统计显示,上世纪80年代鄱阳湖水质以I、II类水质为主,平均占85%,III类水占15%;进入21世纪,湖区I、II类水仅占50%,III类水占32%,劣III类水占18%,水质下降趋势明显。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鄱阳湖枯水期水位低、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下降。统计显示,2001年至2008年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鄱阳湖年均湖区日水位低于12米的天数增加了56天,平均水位降低了将近1米。
玛丽安认为,湖泊要达到“生态水位”才可以保持一定的自净能力和生态圈的稳定。长江江豚的遭遇也证实了这一判断的正确性。
长江江豚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的13个全球旗舰物种之一,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以洞庭湖、鄱阳湖以及长江干流为主。近年来,鄱阳湖区江豚数量约450头,占整个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江西省鄱阳湖渔政局副局长陈芙告诉本刊记者,2011年鄱阳湖出现历史罕见汛期大旱,他们先后共在鄱阳湖区发现了5头死亡的江豚,其中大部分都是因为误入湖区草洲后搁浅而死。而缺乏足够的食物来源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有关水生态专家分析认为:“去年以来鄱阳湖水少,鱼少甚至消亡,江豚就直接面临食物不足的威胁。”
针对鄱阳湖缺水之忧引发的水安全和生态问题,玛丽安认为,中国对鄱阳湖已有很好的研究,知道其面临的处境和原因,现在就是要充分利用好现有手段。例如,变革水资源管理模式,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注重行政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通过对现有水利工程的配套、挖潜、改造,提高水的利用系数,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枯水年枯水期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根据统计,鄱阳湖区周边总节水潜力为每年25.6亿立方米。
为减少人为活动的污染影响,探求鄱阳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胡振鹏说,近年来江西采取了限制湖区开发、发展循环经济、治理周边小流域等措施。目前,江西省建设了覆盖全省的县、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所有工业园区正在建设工业废水处理厂;对污染河段或区域进行了综合治理。
为应对常态化、趋势性且不断加重的低枯水位影响,江西省在2008年提出兴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该工程汛期江湖连通,枯水期节制水位,根本目的在于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目前,江西省在规划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中提出了“调枯不调洪”、“建闸不建坝”、“拦水不蓄水”等思路,将枯水期调控水位从16米调整为12米,并取消发电功能,拓宽泄水闸为长江江豚提供洄游通道,以最大限度适应生态保护要求。
专家表示,综合考虑生态、水环境、供水、灌溉、航运等不同要求,根据目前研究成果,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运行调度方案将分四个阶段进行,在江湖连通期(4月1日——8月31日左右)闸门全部敞开,江湖连通;在鄱阳湖闸蓄水期(9月1日——9月20日左右)利用鄱阳湖洪水尾巴下闸蓄水,维持水位在16——17.5米;在三峡水库蓄水期(9月21日——10月31日左右),将闸前水位由最高蓄水位降至14米左右,弥补三峡水库汛后蓄水对长江中下游的影响;在补偿调节期(11月1日——12月31日左右)和低枯水期(次年1月1日——3月31日左右)按下游用水需求和候鸟习性科学调控水位,保持水位在13——12米之间。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有利有弊,利弊大小与枢纽工程的管理模式、水位调控原则、工程形式以及鄱阳湖流域综合管理等密切相关。”王浩认为,在鄱阳湖入江水道兴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采用合理的运行调度方式,对长江下游水资源利用没有明显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长江上游控制性水库对江湖关系的影响。他同时建议,要对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运行调度方式进行研究,优化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布局;水利枢纽建成的3——5年内,应开展适应性调度,加强鄱阳湖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