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首页 > 专题 > 领导讲话 >
 
 

张希武司长在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交流会上的讲话

媒体:国家林业局保护司  作者:国家林业局保护司
专业号:升金湖 2012/2/28 16:42:05
 

在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

工作交流会议上的讲话

张希武

同志们:

我国社会经济十二五建设于2011年顺利开局,今年进入全面推进发展的阶段。如何适应十二五建设形势、林业发展大局,积极推进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事业,是需要我们全体保护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为此,我们用两天时间召开了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交流会议,交流了部分省区的典型工作经验,听取了专家对现阶段国内外的先进保护理念的讲座,组织了现场参观考察,提高了认识,开拓了思路。现在我简要总结2011年保护工作进展,分析形势和问题,部署2012年保护工作重点,力争我国保护事业在2012年取得新成绩,走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

一、2011年工作进展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建设开局之年。为抓住十二五国家加强生态建设的机遇,大力推进保护事业,在国家林业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林业部门和全体保护工作者共同努力,从夯实基础入手,突出重点,跟踪热点,完成了工作任务,实现了预期目标,巩固了保护成果,攻克了一些难点,出现了许多亮点。

(一)在法律法规、规划和政策方面

完善配套法规、科学规划、争取政策是推进保护事业的重要基础。2011年我们切实加强了这一方面的工作,一是完成了《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全国大熊猫保护发展规划》、《全国极小种群野生动物拯救保护规划(草案)》的编制; 二是发布实施了《大熊猫国内借展管理规定》,修改完善了《野生动植物行政许可委托审批事项暂行管理规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管理办法》、《野生动物猎捕管理办法》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管理办法》等草案,三是与农业部就《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调整基本达成一致,就颁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二批)》的协商沟通取得了积极进展。

各省对配套法规、规划和政策也予以了高度重视,广西修改完成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广东出台了《广东省林业系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管理暂行办法》,安徽、甘肃和青海对野生动物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出台了补偿办法,等。上述成果,为十二五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新的基础。

(二)在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和濒危物种拯救方面

2011年野生动物保护的重点是巩固保护成果,积极开拓保护领域,成效明显:一是继续加强对野生动物野外种群的保护,重点实施了大熊猫、朱、金丝猴、长臂猿等30多种濒危野生动物的野外巡护监测项目和近20种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恢复试点项目。二是提升濒危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种群质量,实施了大熊猫、朱、金丝猴、华南虎优化配对繁育计划和近30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繁育项目,促使人工繁育种群的稳定和扩大;三是关注自然灾害等危及野生动物安全的突发事件,指导和补助受害省份采取应急处置措施,降低自然灾害对野生动物的威胁;四是大力推动濒危野生动物野化放归,持续监测救护大熊猫放归野外后的适应情况,不断扩大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规模,还成功实施了蟒蛇、黄腹角雉放归自然,启动了赛加羚羊放归自然前期准备,着手研究华南虎放归自然规划;五是全面启动了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制定了调查方案、技术规程和技术细则,成立了调查专家委员会和技术指导委员会,组织了资源调查项目申报和评审,落实了第一批调查项目,确保本项调查按计划在全国铺开;全面启动了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完成了调查筹备工作,编制发布了《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方案》和《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技术规程》,开展了调查试点,组建了调查队伍,完成了调查人员培训,为全面开展野外调查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在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管理和濒危物种拯救方面

2011年,野生植物保护管理成功实现了重点突破、领域拓展,成效显著:一是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争取到国务院领导的重视,完成了《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的编制,经协调发改委和财政部,已明确由我局与发改委近期联合发布;二是积极探索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新措施,云南省率先启动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建设试点,浙江省自创条件落实了11个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项目,为下一步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的全面实施积累了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三是野生植物回归自然试验取得可喜进展,广西德保苏铁、云南华盖木、西畴青冈、杏黄兜兰等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回归自然后成活率均达90%以上;四是开辟植物园建设管理新领域,组织召开了全国植物园建设管理座谈会,提出了进一步发挥植物园保护野生植物作用的意见和办法,批准成立了广东木兰植物保育基地福建棕榈植物保育中心,吸纳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野生植物保护;五是组织开展了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试点,达到预期成效,为完善调查方法、组织形式和今年全面展开全国野生植物调查积累了经验。

(四)在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方面

2011年,自然保护区建设继续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林业系统新建自然保护区87处,总数达2126处,总面积达12269.03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约12.78%,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86处,实现了《全国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和《全国林业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确定的阶段目标,进一步完善了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网络,巩固了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在全国自然保护区中的主体地位。

为推动自然保护区量质并重健康发展,2011年切实强化了自然保护区管理,一是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着力理顺自然保护区与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的关系,还专门下发了《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通知》,对自然保护区的总体规划、土地权属、机构人员、编制经费、管理体制等提出了要求,为加快自然保护区发展努力营造有利条件;一些省区市也相继制定了贯彻落实的意见措施。二是推进示范自然保护区和示范省规范化建设,研究修订了实施方案编制指南、审查标准和审查程序,召开了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数字化管理现场会,推广广东示范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经验;三是妥善应对自然遗产法立法,研究指出自然遗产法立法思路的缺陷和对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并多方协调解释,争取到全国人大常委会暂不审议该法案的目标;四是继续强化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协调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落实资金共计4亿元,并协助国家发改委和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部分省自然保护区开展评估,争取到将自然保护区一期工程投资额度提高至3000万元内,不仅一次性基本满足自然保护区保护、科研、监测等基本需要,并将投资方向拓展到社区共管、生态旅游、公共教育等各个方面;此外,完成了2010年全国林业自然保护区数据库维护及2010年全国林业自然保护区数据统计评估报告,举办了五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培训班,切实提高自然保护区人员素质和政策、法律、管理水平;五是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和机构建设取得新的突破,如:广东省将林业系统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确定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海南省将委托市县管理的省级自然保护区收归省林业局直接管理,湖北省将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员经费和编制都纳入省政府财政预算和编制,广西自治区将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列为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为自然保护区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六是一区一法制度得到进一步落实,如:甘肃、福建等省先后又批准了两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专项管理办法,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在积极争取地方人大立法;七是进一步推进自然保护区规范管理,宁夏自治区出台了《自治区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林地管理的通知》,强化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措施;北京市对市级以上园林绿化系统自然保护区的规划、管理、建设、开发、科研、宣教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拉练式检查;广西自治区全力推进12处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确界工作,已上报政府申批核准,并提出在未来三年内实现地方级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率达100%的目标;贵州省对全省林业系统的各级自然保护区组织了全面调查清理核实,建立了全省林业自然保护区名录和主要信息数据库;云南省完成了全省自然保护区森林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工作,自然保护区每年每公顷的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达12.31万元;江西、四川省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规程和管理办法。根据提升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水平的需要,各地还积极争取资金投入,广西组织开展了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向自治区人民政府争取安排地方级保护区专项资金;八是结合实际探索自然保护区管理机制,浙江省林业厅和财政厅联合下达了《关于组织开展省级以上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集体林租赁工作的通知》,对省级以上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的集体林实行国家租赁,租赁价为33.2/亩年,以进一步维护林权所有者合法权益;黑龙江省针对扎龙自然保护区水资源匮乏的现状,协调财政等相关部门,建立了扎龙生态补水长效机制,为自然保护区生态用水和栖息地恢复建立了良性循环机制。

(五)在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方面

根据现阶段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形势需要,2011年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扎实推进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一是继续强化野生动物疫病野外监测防控和应急值守检查,确保日常监测在岗到位,对疫情隐患进行了较彻底的排查,浙江、福建、湖北、四川还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纳入基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实现了全国野鸟禽流感等突发重大野生动物疫情零发生;二是积极推进监测防控体系建设,争取到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建设纳入《全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3年)》,启动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建设,黑龙江还开展了标准站建设试点,上海、江西、广东等新增省级监测站32处,新疆以项目实施带动体系建设,使全国监测防控体系得到进一步充实;三是落实监测防控措施,开展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所统计和疫情隐患排查,稳步推进边境联防联控试点,强化主动监测预警,特别是针对日本震后核污染问题开展了候鸟核污染情况专项监测,拓展监测领域;四是开展了野生动物疫病主动监测预警技术培训,参训人员达千余人次,浙江省还发展乡镇护林员等作为兼职监测人员,充实监测队伍;五是增强科技支撑力量,依托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军事兽医研究所成立了2处野生动物疫病研究中心,东北林业大学初步建立起野鸟源流感病毒毒株库,江西、新疆等地采集各类野生动物样品8000余份,开展了野鸟禽流感、野生动物口蹄疫、小反刍兽疫、非洲猪瘟等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研究,逐步提高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科技支撑能力和水平。

(六)在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产业发展及规范管理方面

为推动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繁育利用产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着重争取扶持政策、加强行业规范管理,一是争取到国家对人工繁育野生动物免征资源保护管理费的政策,以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二是启动了毛皮野生动物繁育、取皮、标识等试点示范工作,争取以点带面,促进全行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三是专题研究探讨狩猎规范管理措施,成立了野生动物猎捕专家委员会,引导狩猎活动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四是组织开展了库存赛加羚羊角原料的核查、登记注册及封装,摸清底数,遏制非法经营、走私活动势头,维护国家重要战略性资源的安全;五是举办了4期行业培训班,强化全行业依法经营的意识,提高行业规范化管理水平;六是委托国家林业局派驻各地的部分资源监督机构开展对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及相关行政许可的实施情况监督检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氛围,积极探讨便利企业合法经营的政策和措施;七是精心组织积极参与第二届林博会,完成野生动植物繁育与利用展区的布展工作,展示了我国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成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最佳组织奖。在这一方面,各地也积极主动开展了大量工作,湖北省召开了全省野生动植物产业发展座谈会与企业代表共商野生动植物产业发展策略,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江西省拟定了《江西省野生动植物产业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和《江西省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企业示范基地申报办法(试行)》,规范全省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企业示范基地申报工作,强化种源保障和示范推广;提供优质纯种源和技术支撑;广西自治区林业厅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保护植物人工培植单位备案登记管理办法》,对重点保护植物尤其是药用植物的保护和利用明确了一系列规范监管措施。

(七)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

2011年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对外合作与交流继续扩展,一是完成了中英、中美、中泰和中法大熊猫等野生动物国际合作研究,签订了中韩老虎繁殖合作协议,组织召开了中日合作朱JICA项目联合协调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会议保护30周年国际研讨会,参加了中日韩三国朱保护国际合作研讨会、很好地配合了外交需要;二是参加了生物多样性科学政策政府间工作会议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野生动物疫病国际研讨会中俄跨界自然保护区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组年会中美战略与能源合作2011年年会等系列国际会议,强化了我们在国际保护领域的地位;三是开展了中美保护地十年合作框架项目,中美自然保护议定书工作组会议,确定了今后三年的合作项目,开辟了与美国国家公园局、加拿大国家公园局的合作领域;四是举办了第十六、十七届海峡两岸自然保护研讨会,推动召开了两岸三地大熊猫保护研讨会,进一步强化了海峡两岸自然保护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五是积极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圆满完成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科咨会议林业议题谈判,参与编写《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参与研究和起草中欧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项目方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中国行动方案、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2012年行动方案、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规划,突出了林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六是进一步推进与国际自然保护体系的融合,又争取到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入了世界人与生物圉网络,使林业系统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达到23个;黑龙江七星河、南翁河、黑龙江珍宝岛、甘肃孕海-则岔等4处自然保护区加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到目前已有40处自然保护区加入国际重要湿地。上述成果,使我国在国际保护事务的地位日益得到提升,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瞩目。

(八)在保护执法与宣传方面

为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壮大保护力量,进一步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违法犯罪行为,一年来各地林业主管部门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等社会团体一道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并会同公安等执法机关强化执法,成效显著:一是国家林业局组织举办了爱鸟周三十周年纪念暨保护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鼓舞了行业士气;二是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野生植物保护宣传月为契机,各地开展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系列宣传,如:广西自治区将保护野生动植物宣传月与整治行动、知识竞赛等活动相结合,其他省区市有的组织市县、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统一行动,有的编写散发野生动植物知识手册,有的开展观鸟大赛、鸟类摄影展、征文比赛、评选模范学校等活动,推动保护宣传进学校,进社区、进公园,社会反响强烈;三是宣传方式多种多样,不仅有管理部门 学校的青少年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教育联盟模式,还有的邀请媒体与濒危物种专项调查、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资源调查等专项保护行动联动,大多数省区市开办了保护简报,开设了保护网站、官方微博和电视栏目,提高全社会对保护事业的了解、认知程度;保护司自然保护网站获得国家林业局十佳优秀网站称号,并列于首位。四是打造自然保护区、动物园、野生动物园、植物园、树木园、自然博物馆等宣传阵地,辽宁仙人洞、重庆云山、宁夏白芨滩等3处自然保护区于2011年被批准为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动物园、野生动物园、植物园、树木园、自然博物馆等也积极充实、提升其公众宣传教育的功能,发挥明星物种效应,开展不同专题的宣传活动,建立系统、长效宣传机制,极大提高了公众保护意识。

在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的同时,各级保护机构不断强化与公安、工商和海关等部门的协作,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监督专员办作用,针对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违法行为,加强市场巡查和清理整顿,组织开展了系列执法检查和专项打击行动。如: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针对非法经营象牙问题实施了专项打击行动;广东组织全省执法人员开展了鸟节爱鸟周平安大运野生动物宣传月专项执法以及边境口岸联合执法;上海连续在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开展了夜鹰三号夜鹰四号春隼三号专项执法行动;甘肃省及时对祁连山、白水江、太子山自然保护区内违规开发的水电站和探矿、采矿、开发项目等违规行进行了查处。上述努力,不仅取得了一系列战果,避免了资源的重大损失,更重要的是维持了对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和自然生态系统等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为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回顾一年来工作,我们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对推进保护事业的经验又有进一步的深切体会,就是要继续坚持十一五取得的成功经验,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突破,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要坚持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发展大局,推进保护工作。这是我们做好保护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要坚持以工程建设夯实保护基础,提升保护管理水平。这是我们做好保护管理工作的主要抓手和有效途径。三是要坚持试点示范,探索创新保护途径。这是我们做好保护管理工作的科学方法和重要遵循。四是要坚持广泛开展公众教育,壮大保护力量。这是我们做好保护管理工作的根本依靠和动力来源。五是要坚持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在国际保护事务中的地位。这是我们做好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责和国际义务。

二、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一)现阶段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面临的形势。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经济十二五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今年林业厅局长会议上,进一步强调了新时期我国林业的四个地位、四大使命和五大功能。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得到党和政府、全社会的重视,在维护社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保护事业正迎来迅速发展的大好机遇。

但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与自然保护区仍面临着巨大的威胁:濒危和受威胁物种总数居高不下,已占到脊椎动物和高等植物种类总数的10—15%;不少区域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自然生态系统由于城市扩张、采矿挖矿、农业开垦等而不断恶化;许多野生动植物的遗传资源仍在不断丧失和流失;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日益尖锐,许多产业在过度利用资源的同时最终导致自身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自然灾害、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对野生动物种群的威胁呈上升趋势,尤其是野生动物疫源疫病还是威胁公共卫生安全的一大隐患,保护形势十分严峻。尤其是,在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形势下,保护事业面临着优化生态、培育资源、传承文化、发展经济、国际义务等诸多方面的需求,国内国际对保护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不仅可能演变成国内舆论关注的热点,还可能挑起国际争议,甚至造成国内外公众对我国保护立场和政策的不理解、不信任,危及我国相关行业的发展环境,损害我国的对外形象和声誉。这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都将是我们保护工作难以回避的重大挑战。

综上所述,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正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形势,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机遇、妥善应对挑战,立足强化国内保护管理,大力拓展国际空间,为保护事业营造良好的国内国际发展环境。

(二)现阶段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其现状仍然不能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和林业发展的形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保护管理体系还需要不断完善。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有不少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分布区、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历史疫源区、野生动植物产品集散地等仍没有专门的保护管理机构,是保护监管盲区;还有很多地方虽然成立了保护管理机构,但没有编制、没有专职人员、没有经费保障,野外巡护、资源监测、市场巡查等工作根本开展不起来。

二是保护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我国野生动植物和自然生态系统分布范围广,大多处于偏远落后地区,保护任务十分繁重、困难重重。但在保护资金方面,投入力度与保护难度极不相称,以野生动物保护为例,每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国家年均投入保护经费只有10万元左右,难以采取全面有效的保护措施。

三是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日益尖锐。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和大型建设项目实施,导致物种栖息地和生态系统受到的威胁增大,环境污染、生物资源过度利用和无序开发对野生动植物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加剧。特别是当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影响到地方经济发展,或某些野生动植物资源显现出较高的市场价值时,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冲突就必然升级,从而增加保护工作的压力。

四是法制建设和执法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国现行的保护法律法规主要制定于上世纪80—90年代,难以预见到现阶段保护管理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对保护管理机构设置、经费保障、以及对一些迫切需要采取的保护措施等都没有相应的规定和要求,还存在行政许可审核标准模糊、要求不明确等问题。此外,还有不少地方配套法规,如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等仍处于空白;许多基层保护管理机构至今没有建立规范的野外巡护、市场巡查、执法协调等制度,导致执法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仍十分严重,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和自然保护区的行为得不到及时惩处,实际上助长了不法分子的气焰,还严重损害了我国的保护形象和声誉。

五是还存在诸多科技瓶颈制约着保护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粗放一直是保护领域的突出问题,具体体现在资源调查监测、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及优化、物种救护繁育、资源高效利用、功能性基因开发等领域还有许多科技难题没有得到突破,高新技术在保护领域应用范围窄、科技贡献率低,导致行业性科技含量都十分低下,很多工作还采用较为原始落后的方式或手段,资源底数不清,有效资源的利用效力得不到提高,极大制约了保护管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三)2012年保护工作指导思想和理念

当前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面临着国家重视、社会关注、国际瞩目的有利时机,但同时还存在诸多困难与问题。在这一形势下,为大力推动十二五保护目标的实现,结合十二五保护发展规划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当前实际情况,2012年保护工作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和国家林业局党组的工作部署,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紧跟热点,进一步加强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的拯救和保护,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加强重点时节、重点区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和防控,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法规体系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强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的监管,切实履行好保护生物多样性职责,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按照2012年保护工作指导思想,面对十二五建设的艰巨任务和诸多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各级保护机构要克服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要善于用国内外保护新理念武装自己,准确分析工作难点和关键点,寻找突破口,开辟新途径,引领、推进保护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要强化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为辅的理念。资源保护、濒危物种拯救首先要在其栖息地、原生地展开,对尚未纳入保护监管范围的极度濒危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及其天然集中分布区、生态脆弱或独特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类型等,要尽快建立保护机构和队伍,落实监管任务。在野外就地保护困难较大的情况下,再考虑迁地保护措施,但必须统筹规划,坚决制止以迁地保护为名、实际从事商业经营的行为,已经开展人工繁育活动的保护机构,也必须尽快研究,将其商业经营活动分离出去,把精力集中到保护管理工作中来,提高保护效力。

二要正确处理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权衡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问题上,作为保护部门,要切实坚守生态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一方面要把重要自然区域的保护抢在开发利用之前,防止保护不到位导致珍稀濒危物种灭绝、栖息地丧失、自然生态系统毁坏等恶果;另一方面,要继续实施以利用野外资源为主向利用人工繁育资源为主的战略转变,原则上停止商业性直接消耗野外资源的行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培育加强政策指导和扶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谁繁育、谁受益的激励机制,促进资源繁育,缓解野外资源保护压力,将强化野外资源保护与鼓励人工繁育联动起来,实现保护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双赢局面。

三要继续大力发展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和自然生态系统最有效的基地和手段,虽然当前我国林业自然保护区建设成绩不小,但这项工作也只能加强,不能松懈。要按照国务院《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进一步认识自然保护区在国家生态保护和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和弘扬生态文明中的基础地位,在国家战略资源储备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关键地位,紧紧抓住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和典型生态系统就地保护两大重点,坚持抢救性保护策略,进一步优化自然保护区布局,向规模与内涵发展并重转变;要正确处理保护、发展和管理的关系,以示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示范省创建为核心,规范各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多渠道争取政策和资金,提高管理能力和保护效率,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建设规范、管理高效的自然保护区体系。

四要走保护实践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道路。在保护投资不足、力量有限的情况,以科技创新提升保护效率对强化保护具有战略性重大意义。对此,要不断健全保护科技支撑体系,完善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关系,及时引进高新技术和先进的科研成果,推广有利于提高巡护、监测效率及准确性的科技成果,用新技术手段改变脚走、眼望、手写的原始工作方式,突破种质基因保存、物种繁育、野外放归等领域的科技瓶颈,切实提高保护管理的有效性,改变长期以来的粗放管理状况,使纳入保护范围的保护对象真正得到良好保护,发挥出应有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要统筹兼顾保护与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协调发展。保护事业关系到社会公共生态效益,但也将对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一定的限制,处理不好将反过来制约保护。因此,各级保护管理机构要充分认识到争取当地人民群众支持保护、参与保护的重要性,理解他们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合理愿望。在保护管理工作中,要把对当地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和建立社区共管机制作为重要内容,还要积极与当地社区合作探讨有利于保护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不影响保护的前提下,不与人民群众争利益,形成共同保护、共同受益的良好氛围。

三、2012年保护工作重点和要求

根据当前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形势,针对投资不足、力量有限的现状,只有探寻发展新途径、创新保护举新措,才能突破难点,开创保护事业的新局面。为此,我司决定将2012年确定为学习研究年,重点是调查研究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重大大政策及行业性管理规范。围绕这一主题,2012年的工作重点是:

(一)深入调研,完善政策及配套法规。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保护政策和配套法规不到位的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逐一梳理和研究解决,一是要争取国务院早日批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调整方案,积极推进《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二批)》的报批;二是争取发布《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管理办法》、《野生动物猎捕管理办法》、《野生动物经营利用及标识管理办法》和修改发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管理办法》;三是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行政许可改革,争取早日发布《陆生野生动物行政许可委托审批事项暂行管理规定》,完成一批行政许可项目的委托审批;四是从避免对自然保护区管理负面影响的角度,妥善应对自然遗产法立法,并加快自然保护区立法进程,推进一区一法;五是对南方自然保护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重点国有林区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等问题开展专题调研,提出政策建议,并争取相关政策早日成形和发布;六是对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开展专题调研,提出扶持、鼓励政策建议,争取其早日出台;七是尽快完成《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技术规范》、《野生动物疫病危害性等级划分》等技术规程的制定。

(二)切实加大对濒危物种的拯救保护力度。按照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为辅的原则,要以抢救性保护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为主攻方向,一是切实落实好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野外巡护监测、栖息地恢复及改善等项目,密切关注和防范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建设项目对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影响,促进种群扩大、资源增长;二是对大熊猫、朱、金丝猴、德保苏铁、巧家五针松、落叶木莲、华盖木等人工繁育成功的濒危物种,巩固现有保护成果,促进繁育种群的扩大;还要积极发挥动物园、野生动物园在野生动物救护繁育方面的作用,继续推行大熊猫、朱、金丝猴、华南虎等濒危野生动物优化配对繁育方案,维护繁育种群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三是继续推进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的放归(回归)自然,做好已放归(回归)自然或试验性放归(回归)自然的野生动植物的跟踪监测,并研究扩展放归(回归)自然的野生动植物种类及范围,促进野外种群的恢复;四是着力推动植物园体系建设,研究提出植物园建设发展指导意见,拟定国家植物园评定的相关标准,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五是要重视对十一五野生动植物野外救护及繁育项目的评估,进一步总结经验,并加强对十二五野生动植物野外救护及繁育项目的监督检查,确保项目达到预期成效。

(三)以工程项目为主导,带动保护事业全面发展。以工程带动保护,是十一五保护成功经验之一,十二五还要坚持这一经验,从规划入手争取工程项目,通过工程项目建设,进一步健全保护管理体系、改善保护设施、提高保护管理能力,一是争取尽快正式发布《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尽可能多地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建设内容纳入《全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20102013年)》,及早完成《全国大熊猫保护发展规划》和《全国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发展及支撑体系建设规划》的编制、论证与发布,以规划争取资金,以规划指导全面保护,实现保护事业的统筹、科学、有序发展;二是要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原则,切实做好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积极争取配套资金,严格资金使用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三是要继续实施好第二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和第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等重大项目,积极争取地方资金配套资金,与科研院所建立良好的协作机制,强化人员培训,严格按资源调查方案和技术规范开展调查,确保调查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四是继续做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损害补偿试点,争取发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损害补偿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定额标准(试行)》,促使这项试点早日转为常规安排,维护受损群众的合法权益。

(四)夯实基础,强化保护管理能力。保护机构和人员队伍是保护管理的基础,各地要持之以恒地推进保护机构与队伍建设,促使保护管理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一是要善于抓住机遇,创造条件,强化基层保护管理体系建设,还要善于整合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和疫源疫病监测站等各类保护机构的力量,形成合力,提升野外巡护、资源监管、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等综合能力;二是要对各级保护管理人员和乡镇林业工作站工作人员、护林员、森林病虫害防治人员,加强保护管理培训,按统一部署逐步实行培训合格上岗制度,提高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培养一支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队伍;三是要优选一批人员编制得到落实、技术条件较好、管理制度健全、保护成效显著的基层保护管理机构,开展试点示范,推广经验,带动基层保护管理体系建设的全面加强;四是要做好国家林业局驻各地专员办的业务培训,进一步发挥专员办在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等方面的指导监督作用,壮大保护力量;五是坚持违法案件统计分析和举报信息跟踪,掌握违法行为动态,加强对市场和野生动植物产品流通集散地的指导和巡查,适时组织开展专项打击行动,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自然保护区的违法犯罪行为;六是要高度重视对国内外关注的养熊取胆、毛皮野生动物等行业的规范管理,严格监管其场所条件和技术手段,严肃查处非法行为,促进行业规范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五)推进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推进自然保护区量质齐升。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为主线,推动自然保护区量质齐升,一是增强基础保障,要主动争取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将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的日常管理经费纳入省级财政预算,并积极落实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日常管理和建设经费,还要按《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的规定,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直接隶属省级林业部门管理;二是进一步理顺森林、湿地、荒漠、野生动物、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的行业隶属关系,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自然保护区设立风景名胜区、景区和各类公园等或者加挂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内容相重复或冲突的其他牌子,对交叉重叠的,应逐步清理,规范管理;三是加强资源保护和管理,不得以任何形式在自然保护区设立经营性机构,或者以委托经营等形式流转自然保护区资源,改变其隶属关系;不得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发矿产资源,对现存探矿和采矿活动,应在五年内完成清理;要严格限制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确需调整的,须依法履行审批程序;对自然保护区内各类建设项目,要严格按行政许可审批程序申报,对未批先建的,要依法严肃处理;要严格控制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驯养、繁育、培植项目,避免对野外种群及生态系统造成安全隐患;要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内旅游活动的监管,区内旅游活动须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统一管理。

(六)以科技创新、示范试点为带动,全面提升全行业的保护管理水平。为提升全行业的保护管理水平,要通过示范试点等措施,积极推动保护实践与科技创新相结合。一是继续开展示范自然保护区创建工作,分析制约示范自然保护区发展的关键因素,明确示范重点,落实有效措施,加快树立一批科研监测、宣传教育、社区共管、综合管理等方面的典型;二是结合林业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从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自然保护区进行试点入手,推进全国自然保护区数字化基础平台建设,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建立以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植被和珍稀濒危物种分布数据库和巡护监测网络为主的数字化监测体系;三是要强化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拯救保护科技支撑,将国内外保护管理新技术应用到资源调查、巡护监测、栖息地恢复等实际工作中来,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回归自然试验项目进展要加快总结,制定野生植物回归自然试验示范标准,促进工作的深入进行;四是对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要评估确定一批行业内规模较大、集约化程度较高、管理较为规范的企业开展试点、示范,组织经验交流和推广,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五是继续推行野生动物经营利用专用标识管理制度,扩大标识试点范围,并启动野生植物培育利用标识研究和认证试点工作,重点指导中药材资源的经营利用;六是整合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的力量,以保障从业人员健康、产业发展、防控人兽共患疫病及外来疫病为重点,研究制定主动监测预警计划和专项实施方案,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示范站建设,扎实推进主动预警试点,建立主动预警长效工作机制,防患于未然。

(七)强化应急管理,做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自然灾害、野生动物疫病不仅威胁到野生动植物种群、自然生态系统,还是公共卫生安全的一大隐患,不仅要未雨绸缪,还要及时应对和处置,一是要切实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完成《突发重大野生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等相关预案的编制,强化应急管理,密切关注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突发事件对野生动植物种群安全的影响,采取必要措施尽最大可能减少资源损失;二是要以完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系统为抓手,建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信息管理与决策指挥平台;三是要密切与相关部门和专家的协作,适时做好野生动物疫情趋势会商和分析,按照林护发〔20123号通知要求,强化重点时节、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范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野生动物疫情的发生;四是扎实推进边境联防联控试点,及时总结和推广试点工作经验,加强非洲猪瘟等外来疫病防控,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八)深化国际交流,拓展合作领域。继续扩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一是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扎实推进我国加入迁徙物种公约(CMS)、国际野生动物狩猎及保护理事会(CIC)和全球老虎论坛(GTF)的进程;二是推进中加自然保护地合作协议的落实、争取与俄罗斯签署中俄候鸟保护协定;三是切实履行好生物多样性公约、CITES等公约、亚太迁飞水鸟保护伙伴关系和中日、中澳、中韩候鸟保护等协议,执行好中美自然保护议定书附录十一及相关项目,承担好我国应尽义务的同时,做好应对有关老虎、大象、犀牛保护和养熊取胆等国际舆论的准备,反击无端非议和指责,维护国家权益;四是配合国家重大外交活动,启动开展大熊猫合作,开展中奥、中泰大熊猫合作十年回顾和与美国圣地亚哥大熊猫合作的中期回顾,完善与日本神户的大熊猫合作机制,研究日本和歌山大熊猫合作延期事宜;五是积极推进国际合作项目,指导强化国际合作大熊猫遗传资源管理,对外方合作单位保存的大熊猫遗传资源进行清查,实施好老虎、朱、波斑鸨等国际合作项目,组织研究和积极争取东北虎保护GEF5期项目;六是加强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保护国际(CI)等国际组织的合作,加强信息共享和培训考察,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领域。

(九)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凝聚保护力量。加强宣传教育,争取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保护事业,对促进保护事业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对此要高度重视,适应形势特点,善于采用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抓好宣传,一是要结合资源调查等工作和阶段性成果,开展影响大、有轰动效应的专题宣传;二是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微博等媒体、媒介,主动、正面发布保护法律法规、科普知识和成就,进一步提高全社会保护意识;三是针对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自然保护区大多分布于广大农村及偏远贫困区域的现状,要将保护宣传教育向上述区域扩展,争取这些区域的人民群众理解保护、支持保护;四是要密切关注有关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舆论动态,及时妥善应对,消除社会误解。总之,只有搞好保护宣传,我们才能将广大的社会力量凝聚到保护事业中来,保护事业才能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更好、更快地健康发展。

(十)加强行业两建,提高队伍素质

加强行业两建工作的核心,是要打造一支高素质保护队伍,提高全行业保护管理能力和整体水平,更好地肩负起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对此要予以高度重视,要根据保护管理工作特点,针对现阶段工作中的不足,着重加强以下工作:

一是深入学习和准确把握林业主管部门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职责,切实防范不作为和乱作为等情况。要根据所承担的职责,制定或完善工作守则,加强岗位培训,使所有工作人员明确了解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和要求,既要坚决制止越权、擅权行为,还要切实防止对职责范围内工作放任自流、回避困难或问题、漠视非法行为等现象,确保林业部门的各项保护管理职责严格、准确落实到岗,执行到位。二是通过建章立制,强化保护管理责任意识。重点要研究和逐步建立保护领域的目标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关键是要对我们的保护任务和目标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指标,并层层分解,做到细化目标、量化任务、强化责任、落实到人,实现用制度管理人、约束人的机制,推动人与事业共同发展。三是转变思想观念,强化服务意识。首先要在全行业进一步树立保护管理工作服务于国家社会经济、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发展大局的意识,转变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大局的错误观念;其次,要提升为保护管理第一线做好服务的意识,积极主动为基层保护管理机构排忧解难,转变只管发号司令、不顾实际情况的错误思想;此外,还要深入领会执政为民精神实质,特别是在行政许可工作中对合法活动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做到公正、公开、公平的同时,要学会主动通报政策要求、主动沟通化解矛盾和冲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还要主动征求意见,改进自身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树立行业新形象。四是要坚持警钟长鸣,加强廉政建设。针对保护领域政府投资项目和行政许可项目较多的情况,要将反腐倡廉教育列为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经常性开展警示教育,引导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强化他们自觉抵制腐蚀的思想和意识;要认真查找可能引发腐败行为的环节和领域,制定严格的制度、程序、标准,尽最大可能弱化行政自由裁量权,消除滋生腐败的隐患;还要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推进阳光行政,确保我们的保护管理队伍在良好的环境下健康发展,成为推进保护事业的坚强力量。

同志们:

2012年是我国十二五建设全面展开的一年,我们今年保护工作情况,将直接关系到十二五保护任务、目标的实现。我诚挚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启发,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任务,振奋精神,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崭新的面貌迎接挑战,开创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新局面,为林业发展大局和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以优异成绩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主办单位: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网站建设: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池州市东至县大渡口镇 邮政编码:247200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