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最好的防范禽流感的办法,就是与鸟类保持相当的距离。”北京猛禽救助中心工作人员张率这样告诫周围的人,“在H7N9禽流感病毒出现疫情的当下,人们应尽量不吃鸟类,不养鸟类,不捕捉鸟类,更不要将鸟类制作成标本来炫耀。外出时遇上病鸟、死鸟,在没有专业人员指导时,坚决不触碰;主动联系当地的相关部门。”
为加强H7N9禽流感病毒溯源排查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4月18日,国家林业局下发“紧急通知”,要求严密防范疫情通过鸟类等野生动物传播蔓延。“通知”指出,野生鸟类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并向人直接传播的潜在风险不能排除,野鸟被感染后形成带毒不发病状态、向外扩散疫情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自18日起,暂停受理猎捕鸟类及经营、进出口、运输鸟类活体及其初加工产品的行政许可申请,已获得相应行政许可的也要暂停相关活动;动物园、野生动物园等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观赏展演单位不得开展与人“零距离”接触的活动;因科学研究、疫病防控、航空安全等特殊情况,确需猎捕鸟类或其样品的,须按有关规定报批,并切实采取防护安全措施,严防感染。
中科院动物所副研究员解焱欣慰地说,这一通知的下发,给鸟类留出了安全的栖息空间,也就给了人类安全的防疫空间。“建议各地建设更多类型的自然保护小区,让鸟类有自己的私密和安全的生活空间,这对人类自身也是一个很好的保护。湿地,无论是天然湿地还是人工湿地,无论是河流,湖泊,还是稻田,滩涂,在春季和秋季,都是迁徙鸟类重要的停留和过境通道,建议在这个时候,把这些地方多留给鸟类。”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司长张希武表示,每年的春秋季节,乱捕滥猎候鸟等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就会有抬头趋势,严重威胁鸟类的生命安全,也必将危害到人类自己。因此,各地林业主管部门要和当地疾控部门联合工作,进一步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执法责任制,切实做到巡护到位、看守到岗、责任到人,严防盗猎和破坏栖息地等现象的发生。尤其要严防使用网捕、毒药等恶劣手段乱捕滥猎鸟类的活动,制止对鸟类等野生动物人为干扰,进一步调查掌握本地候鸟等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区、越冬地、繁殖地、迁飞停歇地、迁飞通道、集群活动区等,安排专职人员开展巡护、看守,全面掌握鸟类的真实状态,打击当地的伤害鸟类行为,把与鸟类接触的机会降到最低。
民间的保护力量也能够在防范禽流感中发挥作用。2013年1月份,在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的支持下,“让候鸟飞”公益基金正式成立,计划支持全国的护鸟志愿者团队开展日常鸟类巡护、鸟网清除、非法贸易举报、伤鸟救助、环境教育宣传等工作,推动公众参与鸟类保护。据了解,北京、上海、天津、九江等18个城市和地区拥有护鸟队,全国各地已有几十家观鸟会;鸟类观察、鸟类摄影爱好者数万人。“让候鸟飞”公益项目发起人邓飞介绍说:“我们计划用三年时间募集1000万元善款,将护鸟、观鸟、鸟类摄影群体对接,搭建一个全国鸟类伤害及护鸟行动信息地图网站,在全国支持至少30支稳定的护鸟团队。了解鸟类有助于更好地防范疫情,只要不"亲密接触",用望远镜来欣赏鸟类之美,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爱鸟人士建议公众适当参与当地民间鸟类保育团体的观鸟、护鸟活动,既能够实时了解鸟类的现状,又有利于科学掌握鸟类与疫情的关系,降低盲目的恐慌,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在禽流感疫情出现时,保护鸟类,更是保护我们自己。(本报记者 冯永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