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首页 > 专题 > 信息采编 >
 
 

我国湿地保护与发展成就

媒体:湿地中国  作者:内详
专业号:升金湖 2013/3/4 9:20:27

(2013.02.28)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经过20年的保护与发展,我国湿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

――湿地保护工作成为国家战略1992年中国政府加入《湿地公约》以来,湿地保护工作逐步启动。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全国范围启动实施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国务院批准并启动实施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湿地保护全面纳入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同时被广泛纳入生态建设、水资源保护、土地利用等重要行业规划各级政府发展战略规划,湿地保护管理逐步纳入地方政府决策过程之中,湿地保护主流化的政治构架初步显现。中国政府与国际社会一道把湿地保护与消除贫困、水资源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气候变化等重大议题相联系,作为“改善生态,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使全国约三亿直接依靠湿地生活的人口生产生活,进入生态功能改善和合理利用的良性循环模式。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增加森林、湖泊、湿地面积”,森林与湿地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更加完善,更加明确,成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举措和国家战略。

――湿地保护制度建设逐步完善国家层面的湿地保护立法稳步推进,已进入立法程序。地方层面的湿地保护立法成效显著,已有15个省市区和部分地(市、州)出台了湿地保护条例,覆盖了国土面积的70%以上。广泛实施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一区一法”制度,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湿地公园制订了适合各地情况的保护管理办法,启动实施了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同时推动了湿地保护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近几年来共出台了湿地资源调查和监测、湿地保护和恢复、国际重要湿地管理、湿地公园建设和发展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性文件20多部国家已将湿地总面积和湿地保护面积纳入了中国资源环境指标体系,一些地方将湿地有关指标纳入了地方领导政绩考核范围,湿地保护与管理制度建设不断完善。

  ――湿地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按照“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不断强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探索和完善了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发展的理论与方法,并使其成为我国推进湿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创新模式。湿地在改善生态系统功能、调节区域气候、维持清洁淡水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为维护国家淡水安全、气候安全和生物安全做出了有益贡献近年来,全国每年新增湿地保护面积超过30万公顷,恢复湿地近2万公顷,自然湿地保护率平均每年以一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全国许多重要的自然湿地得到抢救性保护,重要区域的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一些流域湿地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很多湿地防灾减灾、供水和净化水质等功能得到维护,日益扩大与完善的湿地成为当代中国生态文明最美丽的重要组成部分

――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得以健全我国对重要湿地采取划建自然保护区、建湿地公园、培育湿地保护小区等形式,初步构建了全国湿地保护体系。全国已建湿地自然保护区550多处、湿地公园480多处、国际重要湿地41处,使约50%以上的自然湿地得到了较为有效的保护。全面加强了湿地保护管理机构体系建设,2005年挂牌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组建了中国履行湿地公约国家委员会。同时成立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各级地方政府中已有吉林、重庆、云南等14个省区市建立了省级湿地保护管理机构,黑龙江、湖北、江苏等省区在重要湿地区建立了专门的市县级湿地管理机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湿地公园也基本建立了稳定健全的管理机构。初步形成了全国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并使之在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中发挥着主要支撑作用。

――湿地作用地位得到社会共识我国政府广泛开展公众宣传教育,增强了社会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组织开展了世界湿地日、中国湿地文化节、沿海湿地万里行、湿地使者行动等活动,形成了一批湿地宣传品牌。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单一主题内容的中国湿地博物馆。在湿地保护区、湿地公园建立了一批湿地宣教馆,丰富了湿地文化的宣传阵地,扩大了湿地保护的社会影响。开展主题鲜明的“世界湿地日”宣传活动。同时,结合中国国情,我们开展的湿地使者行动、长江湿地保护网络等活动已经成为全球自然生态保护领域宣传教育的知名品牌。湿地是地球上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是“蓄水库”、“储碳库”、“基因库”---已成为社会各届和广大民众的共识。  
 
   ――湿地履约交流合作全面深化。我国政府认真履行《湿地公约》,积极实施公约相关决议,承担湿地大国的应有义务,发布了《中国湿地生态状态报告》,与国际社会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湿地保护管理合作,加强与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交流,履行湿地跨部门协调机,加强了对国际重要湿地监管,实施双边或多边政府间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加强了科技支撑,制定了国际重要湿地监测技术规程和一系列指标体系,对涉及湿地保护和修复重建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专项研究,及时解决湿地保护管理和湿地生态修复的有关技术问题,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了对湿地健康、功能和价值进行定量快速评估,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湿地保护管理模式。中国湿地保护取得的成就提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世界自然基金会授予国家林业局“献给地球的礼物”特别奖,湿地国际也将首个“全球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杰出成就奖”授予中国政府。2012年《湿地公约》秘书长安纳达·特尔格先生称:“中国向发展中国家展示了一条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成功道路。”

    湿地是人类生存之母,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每个湿地拥有国的美丽家园。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1956年建立的,而国际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872年就建立了,晚了84年;对湿地的保护,欧美国家也起步较早,上世纪50年代,它们就开始对湿地保护,我国则是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晚于欧美约40年。我国的三大生态系统中,森林和海洋均已通过立法得到有效保护,唯独湿地至今没有一部国家层面的法律可以遵循。
我国面临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丰,发展压力大的实际。湿地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衰退以及湿地开垦、水体污染、泥沙淤积和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状况依然十分严重,湿地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主办单位: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网站建设: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池州市东至县大渡口镇 邮政编码:247200

基于E-file技术构建

404 no found 文件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