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首页 > 机构动态 > 单位动态 >
 
 

关于升金湖开发与保护、利用及管理情况的视察调研报告

媒体:池州日报  作者:驻池省政委调研组
专业号:升金湖 2012/12/17 15:32:33
 

    升金湖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着丰富的鸟类、动植物、自然景观、旅游及人文资源,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品牌,是池州人的骄傲。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沿湖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围绕升金湖的保护、开发、利用,做了大量工作,为打响和擦亮升金湖这块金字招牌发挥了积极作用,赢得了良好声誉。1986年,升金湖被列为国家重点水禽自然保护区,1988年又被编入《亚洲重要湿地名录》,被原林业部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列为中国40个具有国际意义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是安徽省第一个以水禽及其栖息环境为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格局。因此,科学地保护、开发、利用升金湖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实现资源永续利用,对于促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驻池省政协委员围绕升金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情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视察调研。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升金湖及其保护开发利用的现状

  (一)升金湖现状

  升金湖原名深泥湖、黄湓湖、新深湖,属通江湖泊,水产、水禽和水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素有“日产鱼货价值升金”之说,故名为升金湖。沿湖东至县境内包括大渡口镇、胜利镇、东流镇、张溪镇四个乡镇。贵池区涉及唐田镇和牛头山镇。其中东至县境内占77.7%,贵池区境内占22.3%。              (下转A3版)

  (上接A1版)

  升金湖地处长江南岸,与安庆市隔江相望,距东至县城35公里,池州市区60公里,九华山80公里。206、318国道以及沿江高速公路穿绕其境,区位优势明显。

  全湖周长约165公里,平均湖宽7.5公里,属永久性的浅水内陆湖泊,湖水主要来自黄湓河和唐田河,正常水域面积13万亩。由上、中、下三个湖区组成,中湖最深,上、下两湖水域每年12月至翌年3月,除河道残存不足尺余深水外,基本成为湖滩地或沼泽地。

  1995年以前,升金湖由东至和贵池各自管理各自水域。1995年原池州行署以池行秘〔1995〕5号会议纪要的形式,将升金湖区分为三段,杨嘴至小路嘴观光大桥为上湖,小路嘴观光大桥至八百丈为中湖,八百丈至黄湓闸为下湖。上湖水域由东至县管理,下湖水域由贵池区管理,中湖水域无偿划给地区,现由市农委管理。

  (二)升金湖自然资源

  1、鸟类资源。每年到升金湖越冬的水禽多达10万多只,拥有长江中下游水鸟总数量的5%-10%,是全球受协物种东方白鹳、鸿雁和白头鹤等在迁徙路上主要的越冬地,也是亚太地区最主要的鹤类、鹳类、雁鸭类越冬地之一。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23种。每年来此越冬的鸿雁占全球种群数量的40%以上,东方白鹳占世界总数的15%。

  2、动、植物资源。保护区植被属于草本湿地植被与水域植被类型,有6个群系组15个群系,植被覆盖率达80%,有水生植物38科59属84种,保护区有兽类资源12科24种;两栖爬行类共12科25种;鱼类18科62种。草、鱼、兽与鸟共同构成了升金湖种类丰富的生物王国。

  3、季节景观资源。春季,是升金湖最美的季节。十万亩油菜花海遍布湖的两岸,梨花、桃花等各色鲜花在湖畔竞相绽放。夏季,是升金湖最为壮观的季节。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错落有致分布湖中。秋季,是升金湖丰收的季节。菊花飘香,鱼肥蟹美,厚厚的草甸遍布湖滩。冬季,是升金湖最具价值的季节。十万多只候鸟翔集升金湖,蔚然壮观。

  4、乡村旅游资源。张溪镇东湖生态休闲农业园、江南农业科技园等“农家乐、渔家乐”十余家,形成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特色旅游深受欢迎。旅游商品以无公害农副产品为主,有15种鱼类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认证;东至麦鱼被国家商标局评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著名地方特产;陶公菊、龙溪麻油、升金湖鸭蛋、张溪土鸡蛋为省内知名旅游商品。

  5、历史人文资源。升金湖孕育了众多历史文化名人,有乐善好施、勤于捐资办学的章大光,有熠熠生辉生物学家章韫胎,有著述颇丰的体育专家俞子箴。升金湖创造了绚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东至花灯,麦鱼制作,龙网捕鱼,胜利民歌,张溪民歌,打夯号子,剪纸等众多国家、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宋代诗人、至德县令梅尧臣在升金湖畔留下“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的佳句。

  (三)升金湖保护利用情况

  1986年安徽省政府批准建立升金湖水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333.4平方公里。其中湖面101.5平方公里为核心保护区,沿岸2.5公里范围的231.9平方公里为缓冲区和实验区。1997年国务院批准升金湖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省编办批准成立“安徽省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002年升金湖成为东北亚鹤类网络保护区。2005年成为东亚-澳大利亚鸻鹬网络保护区,2007年加入长江中下游湿地网络保护区,是亚洲乃至世界重要湿地。

  升金湖所在的东至和贵池两地一直高度关注和重视升金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早在2003年,东至县就编制申报“升金湖生态科考旅游区”建设项目,并列入省“861”行动计划。至目前,经整合多方资源,现已完成楼阁至五丰段的24.3公里湖区油路及升金湖观光大桥工程,兴建了杨娥头观湖亭、联合观鸟台、观鸟步道等旅游观光考察设施。升金湖湿地生态科普中心一期即将完成,年内投入使用。沿湖堤坝加固、退耕还林、生态环保等各项基础工程逐年稳步推进中。贵池区政府在沿湖地区建设沼气池1000余口,将6970亩山林划定为国家公益林,实施退耕还林6000亩,人工造林12800亩;与长江同步实行禁渔期制度,组织公安、林业、水产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保护了升金湖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二、升金湖保护开发利用中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题

  从视察、调研的情况来看,升金湖的保护开发利用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保护的问题

  1、破坏性养殖方式不利于生态保护。上湖在升金湖桥下围坝筑堤,控制最低水位,导致河床泥沙难以流动,加剧河床抬升,不利于湿地保护和圩区防汛。中、下湖由经营户分散承包经营,网屏如织,竹竿林立,常有水鸟停息网屏中;网屏内寸草不生,网屏外浮萍密集。养殖过程中大量投放鱼饲料及未经处理动物粪便,对水体造成破坏,水质富养化严重。

  2、野生动、植物数量种类有所减少。每年近6000吨水产品产量,自然生长的水生动植物根本不能满足这些鱼类的生长需求。黄湓闸通江口每到开闸通水期,闸口、湖道紧布网屏,长江中野生鱼类几乎不可能回游入升金湖内,造成升金湖内野生植物及鱼类减少,对自然生态平衡严重不利。少数群众有时会用毒、猎候鸟方式来保护农作物。

  3、沿湖乡镇环保措施参差不齐。升金湖涉东至县四个乡镇、两个园区,贵池区两个镇。园区企业的污水处理设施相对较为完善,但部分乡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对升金湖生态环境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4、群众利益难以切实维护。保护区由于保护需要,沿湖滩地得不到利用,基础设施得不到加强,林木不得随意砍伐。多年来,保护区群众为此作出了较大的牺牲。虽然当地政府、保护区管理局给予了适当补贴,但都是失多得少,远不能弥补湖区群众损失和基本生活需要。

  (二)开发利用的问题

  1、地方规划各自为政。近年来,沿湖各县(区)乡镇及相关部门都编制了发展规划,但由于县区、部门之间各自为政,规划布局不能充分协调,导致升金湖旅游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性不强,功能定位不够准确合理,升金湖整体效应不能发挥。伴随产业规模逐步壮大,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既影响了升金湖资源整体发挥,又易破坏生态环境。

  2、旅游设施较为落后。由于缺乏统一的旅游发展规划,各类旅游项目难以实施,自发建设的农家乐布局零散,配套服务严重滞后,游客吃住行诸有不便,尤其是交通问题突出,升金湖虽距206国道和318国道不远,但通湖道路仅小路嘴跨湖大桥一段路况尚可,其余都是泥泞小路,不便游人和车辆进出。

  3、资金投入总量不足。要充分挖掘升金湖资源,有很多基础性工作要去完善,动辄需要一大笔资金,当地政府过去也曾规划利用升金湖资源,并投入一定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投入渠道单一,财政资金的投入只是杯水车薪,难有大的改观,只有望湖兴叹。

  (三)管理的问题

  1、行政区划有制约。升金湖有3/4在东至,1/4属于贵池,而东至县境内的中湖又被划归市农委经营管理。虽然同属于池州市,但管理过程中困难较多,很难形成合力。

  2、多龙治水水难治。升金湖的管理涉及林业、水利、环保、交通、旅游、水产、保护区管理局等部门,缺乏一个有效的统一协调机构,不同部门在保护、利用和管理方面的目标、利益不同,影响了升金湖的科学管理。当地政府为谋求发展或解决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与主管部门认识上同样存在分歧。

  3、法律政策有欠缺。省、市人大至今还没有通过升金湖保护的专门法律法规,使得对升金湖的保护开发利用至今还存在法律空白。同时,有关升金湖的生态补偿、渔民利益保护等还缺乏具体的政策规定。

  三、关于升金湖保护开发利用管理的建议

  升金湖的保护开发利用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既等不得又急不得,需统筹规划,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严格遵循“核心区严格保护、缓冲区在保护中适度开发、实验区在开发中注重保护”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保护区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一)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推进升金湖资源永续利用

  1、保护自然资源。要保护好升金湖生态环境,减少湖区泥沙沉积,增加野生鱼类、水草的种类数量,就必须改变升金湖现有渔业养殖方式,减少渔业养殖面积,彻底根除中湖、下湖及闸口围网、拦屏及升金湖大桥下拦水坝,还江、湖畅通,让鱼类回游。

  2、维护生态平衡。环升金湖和水源流域地方政府要把水土保持作为重要任务,切实加强全流域的综合治理,在沿河山丘、河堤种植涵养水源的树木及草本、木本植物,对河岸堤坝起到保护作用,减少水土流失。切实加强对升金湖湿地保护,通过人工培育湿地,扩大升金湖湿地面积。同时,在杨峨头和大洲等水草退化严重的湖区补种适生水草,增强对水的涵养性。 

  3、进行环境整治。大力推进村庄整治,为下步的发展预留土地指标,提高沿湖周边土地资源利用率;加强沿湖周边的血吸虫防护,对沿岸居民生活区硬化处理,彻底淘汰牛、羊等血吸虫传染源;建立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集中处理系统,积极推进分散处理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处理生活污水,保证水源清洁。禁止在水面及沿岸经营餐饮等可能造成污染的生产经营活动。

  4、申报升金湖国家级湿地公园。为发挥升金湖的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建议参照微山湖、东平湖等国家级湿地公园的做法,启动升金湖创建国家级湿地公园工作,把升金湖打造成省级旅游度假区,并积极创建升金湖为生态省建设示范基地或示范区。

  5、保障好渔民和沿湖群众利益。鼓励渔民就地转岗,改变破坏性养殖模式,向休闲观光渔业方向发展;渔民上岸安置上借鉴企业下岗职工、失地农民模式,将渔民优先纳入“阳光工程”培训计划,提高渔民的就业本领,鼓励再就业,实现转产转业,多渠道,最大限度减少渔民数量,降低湖区群众对湖的依赖。落实良种补贴、粮食直补等各项惠民政策,执行保护区农作物损失赔偿政策,切实保障沿湖群众的生产生活。

  (二)进一步加大开发力度,推进升金湖资源整体利用

  6、科学编制规划。建议由市政府牵头,尽快邀请高水平专业团队,遵循严格保护、合理利用、永续发展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具有前瞻性的升金湖发展总体规划。同时要结合实际,编制生态保护、旅游发展、整体防洪等专项规划。

  7、推动旅游发展。加强水、电、路、广播、电视、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向环湖乡镇、村延伸,着力提高有效覆盖面,进一步满足广大游客和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布点设置游客接待点,准入制组建乡土导游队伍,为游客原生态自助游提供服务;利用沿岸竹楼、木屋、渔船开发农(渔)家乐,通过划船、垂钓、放虾笼、观鸟、看黄梅戏等,让游客在流连忘返于湖光山色和地方文化之时,享受一下富有地方特色美味佳肴;建设高等级环湖公路,吸引国际高端赛事如国际自行车、马拉松等比赛在升金湖畔举行。

  8、发展现代休闲农业。严格按照规划,充分整合环湖各种项目资源,发挥沿湖农业产业优势,依托沿湖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无公害、有机产品等,鼓励湖区群众种植湖藕、菱角、茭白等水生经济作物。同时,也可以选择适当地点建设观光农业园(如荷花园、生态茶园、观光渔场等)。

  9、加大资金投入。充分考虑升金湖保护区内巡护、生态保护、科研等实际需要,建议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日常保护、管理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以升金湖发展总体规划为蓝图,通过国家投资、社会融资和招商引资等多种途径,引入先进经营机制、管理理念,对升金湖独特的资源进行可持续、合理、充分的利用,进行整体综合开发。

  (三)进一步加大保障力度,推进升金湖资源有序利用

  10、提高重视程度。建议市县区两级党委政府把升金湖的保护、开发、利用重新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明确工作思路,制定工作目标,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在工作开展、机构设置、机构编制、人员配备和经费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

  11、理顺管理体制。建议成立统一的高规格管理机构,协调林业、农业、水利、环保、旅游、交通、水产、保护区管理局等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突破行政区划和部门之间的利益壁垒,建立适应保护区保护、开发、利用需要的管理体制,正确处理生态保护、旅游发展与排涝灌溉、血防灭螺、渔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12、提供法制保障。建议省市两级人大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规范升金湖的保护开发利用管理等工作。地方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对湖区建房、林业采伐、基础设施建设等给予支持。

  13、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争取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建立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升金湖生态湿地保护补偿机制,研究建立生态补偿标准体系以及生态补偿的资金来源、补偿渠道、补偿方式和保障体系,就保护区范围内的农林牧副渔业等对农民进行生态保护补偿。

  14、扩大知名度。注重品牌意识,借助电视电台、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介全方位高密度地宣传升金湖,精心打造湿地生态旅游品牌,提升旅游资源品位,进一步打响、擦亮升金湖金字招牌;要结合升金湖的历史文化遗产开展宣传,进一步提高升金湖在更大范围的影响力和知晓率。

  1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根据保护区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引进一定的管理人才;加强对保护区现有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为保护区的保护、开发、管理、科研提供人才保证。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主办单位: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网站建设: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池州市东至县大渡口镇 邮政编码:247200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