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9日——5月13日我有幸参加了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上海举办的“长江中下游湿地网络”第二期培训。本次培训共有来自六个省市的9个保护区、湿地公园以及上海野生动物保护站、浦东新区林业站等单位的代表共13人参加。负责本次培训的培训师是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的7位保育专家和国际知名的鸟类专家David Melville,其中有三位专家是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的创始人之一。
在4天的培训时间里,培训师们以米埔为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设计互动活动,引导学员情景式思考、设计解决方案。培训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培训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形式多样。通过培训,我收获颇丰,主要有以下几点的收获:
一、提高了自身的理论水平。
作为一名刚加入湿地保护行业不久的新人,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对湿地有了初步到认识,并能够完成一些基础的工作。此次培训是以米埔保护区为模板,讲解了米埔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包含原理和技术)、环境监测与研究、环境影响评估、保护区的规划和设计、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和鸟类的监测与评估。通过参加这次培训,学习了米埔自然保护区的先进管理模式和高效的工作机制,这使我对湿地保护有了更深的认识。通过环境监测与研究和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的学习加深了我对保护区监测和环境教育的认识。监测为保护区所有的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环境教育则是把保护区的成果分享给大家。相信这次培训会对我以后的工作帮助很大,同时我也会努力把此次培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
二、开阔了视野,找到了新的努力目标
培训过程中,国内外专家以米埔的发展为案例讲解了大量深刻的理论知识,让我受益匪浅的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这不仅开阔了视野,也为今后的工作指出了一个方向。
在培训过程中认识了长江中下游一些湿地类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的骨干成员,通过和他们的交流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尤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上海野保站的人员,在看到他们的博学多才之后,感到了要做好这份工作还有着很大的差距,这也给我指出了努力的目标。
三、加强了与兄弟单位之间的交流
此次培训的学员来自长江中下游的9个湿地类保护区、湿地公园以及上海野保站、浦东新区林业站。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都认识到要想做好湿地以及迁徙水鸟的保护工作,需要我们多个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共同努力。同时我们达成共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沟通,分享保护区的工作经验以及监测数据。
四、学习在工作中的应用
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保,护珍稀候鸟和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区,根据调查在升金湖越冬的白头鹤占到本迁徙路线种群的32%、东方白鹳占到我国种群的9%、豆雁占到本迁徙路线的80%,是悦动候鸟在长江中下游的重要栖息地之一,在国内和国际上有较高的影响力。
米埔保护区是全球知名的保护区,它的许多经典案例都是值得国内外同行借鉴的。但是由于升金湖和米埔之间的自然、人文情况差异,米埔的案例并不完全是适用升金湖,但是同样有着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以下三点是此次培训感触较深的三点:
(一)保护区的项目规划
升金湖保护区除了有长期的总体规划外,每年的年初都会编写本年的工作计划,年末会对本年的工作做详细的总结。但是与米埔保护区相比做得还不够细致。保护区可以借鉴米埔的项目规划模板来尝试制定本保护区的一些项目。
(二)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
米埔开展的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之前称为环境教育,其本质意义类似于升金湖保护区所开展的宣传教育活动,但是它取得的效果比单纯的宣传教育要好很多。
米埔的教育项目除了充分的结合当地的政策、文化和自然资源外,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还开发出了不同的活动,形式多样并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因此这个项目受到广大香港市民的喜爱。
(三)保护区的监测与研究
米埔保护区把监测和研究作为他们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他们所做的任何管理或项目计划,其科学依据均来自保护区的监测与研究。管理或项目计划的结果也是由监测体现出来。
升金湖保护区虽然每个区域都有专人负责监测和记录,但是由于保护区人员有限对监测结果的研究主要依赖于合作的科研院校。保护区也应当加强监测和研究的力度,并以此为依据开展保护区的各项工作。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